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阳汽车氧化修复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南阳汽车氧化修复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阳水氢汽车到底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了没?
纯粹水分解
如果是纯粹的水分解,我觉得是违反的。因为水分解需要断开化学键,是需要能量的。无论什么条件,需要的这个能量是不变的,更不可能不需要。传统的办法是通过电解。即使用超级催化剂也没有用,因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快慢,而不能充当能量用。
所以,如果是说不需要任何能量就让水产生氢气,那肯定是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通过铝实现制备氢气
网上还流传着一种版本说是实际上车上是装配了铝合金。然后是通过铝和水反应来制备氢气的。如果真的是真的,那确实是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因为铝和水的反应是不需要能量输入的。
不过这个办法虽然可行,可问题是这个过程实际上会使得铝变成氧化铝,而要把氧化铝制备成铝,需要通电,这是需要能量的,而且需要很大的能量。这就必须额外输出能量了。
除非是一直有外界加铝来反应,那车子可能会跑(但是跑不远,因为制备出来的氢气并不多)。
而且加铝可是远远比加油需要的成本高得多得多。
因此,通过铝和水反应制备氢气是可能的,但是成本太高,产生的氢气太少了。
当然没有违反能量守恒定律,领导只想刷下成绩,不想捅个窟窿。
事实是青年同志的车要伪装高科技挣(pian)点钱,于是把铝+水制氢吹成只加水就能跑,那位领导一兴奋就当真了(其实冷静下来他也明白,必竟他不是小学毕业)。
这就像做饭要加水,饭里没有米你会饿肚子,可你却说喝水就能饱,把米忽略掉,那还有不让人怼的?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都知道能量守恒这个定律。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发明任何理论推翻能量守恒,或者对能量守恒产生质疑。那么,从理论上讲,现在能量守恒仍然是铁定的定律。
那么水氢汽车到底是什么呢?水氢汽车的原理能不能不遵守能力守恒定律呢?
因为青年同志一直以商业秘密为由,不能完全说明水氢汽车的核心技术,这个我们也明白,要么真的是核心技术,真的不能拿出来;要么是真的没有什么核心技术,真的拿不出来。但从目前透漏信息来看,水氢汽车就是催化剂加电解铝粉(我不专业,表达不精,见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气及其它,再由氢气堆(太专业,听不懂)反应发电,发的电再驱动电机,由电机驱动汽车行驶。就是这样一个原理。
几个问题:
一、加水或者加污水都行驶,这个成本确实低。不敢说清水到处都是,起码污水到处都有吧。取材容易成本极低。真有这好事,需要动脑呀?
二、催化剂和电解铝粉怎么来的。什么催化剂我们不知道,不做评说,但是水可是自然界非常一种成分,一般物质是很难催化水发生化学反应的,不然,地球不成火球了?另外电解铝粉,听这名字是不是需要电才能有电解铝粉?是的,不是需要电,而且是需要大量的电,还产生污染。一定要计算电解铝粉所需要的电能和制造催化剂所需要能量加在一起与他们与水反应所产生的氢气能的等量关系,谁大谁小,解决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三、如果青年同志的水氢汽车打破了能量守恒定律,那么,青年同志就不仅仅是做汽车的老赖,而是世界上继牛顿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南阳***投资40亿那都是小数字,青年同志同时荣获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这对世界对人类的贡献又岂能用数字来形容?
我们期望期待青年同志打破能量守恒定律,取得诺贝尔双奖,为国增光,为民族增光,别让我们失望,歪瑞古德。
按目前透露的信息,应该是用铝与水反应,化学制氢,用催化剂防止铝的钝化,加快反应速度。其他的都是科盲记者和瓜众自嗨。
能量守恒不是问题。石油的能量来自太阳,不耽误石油做燃料。除了科盲,谁也不会认为能量来源于催化剂。
效率不是唯一的指标。要取暖,最高效的方法是直接烧燃料,可是蒸汽轮机-发电机-多级输变电-空调这种效率很低的路子大家都觉得很香。
成本不是唯一指标。烧过氧化氢的发动机也不是没有市场,烧氢气的发动机也出了很多样车了。
用化学制氢储能算什么,还有用飞轮储能的呢,用玩具原理来弹射飞机。
如果一颗5号电池能让我的车跑一千公里,才不会考虑制造这颗电池是否消耗了跑一万公里的能量呢。
加个数据吧,显得专业点儿。40升氢气钢瓶大约重50kg,装0.5kg氢气。跑赢这个能量密度的技术都有希望。
附图:自带煤气发生器的汽车,你说它傻吧,缺油的时候还就都在用。
南阳市庞青年的水氢燃料车最近比较火,这款车号称加水就能跑,能量来源于水制备出来的氢。制氢时依靠一种保密的特殊催化剂,那种催化剂能够近乎零成本地将水制成氢,再通过氢燃料电池放电。在只加水不加油不充电的情况下,汽车能够行驶500公里,若是换成水氢燃料轿车则能行驶1000公里。
有人说,将水分解出氢气需要消耗能量,氢气再生成水释放的能量不会多于分解水消耗的能量,所以水氢燃料汽车是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永动机。也有很多专业人士就这个问题发表看法时表示氢燃料电池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那么庞青年的水氢燃料车到底有没有问题呢?
可以肯定的是,用水制氢需要消耗能量,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体现。制备的过程中和可能要用到催化剂,但是不论用什么催化剂,都不可能做到制氢的过程零成本或像宣传中讲的那样“近乎零成本”。你看到了水氢燃料汽车跑了起来,但是这一跑的背后还隐藏着多少能量却不是容易透漏给你的。
再一个,号称加上水就能跑的汽车,如果水用尽了,继续加水还能跑吗?一直加水是不是就能够一直跑下去?在能量守恒定律的允许范围内,可以制造出加水就能跑的汽车,但不会出现一直加水就能够一直跑的汽车。
水可以和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并释放出能量,也可以和很多物质反应生成氢气,如果能够对释放出的能量加以利用,完全可以制造出汽车。不过这样的汽车绝对不可能只要加水就可以一直跑,和水发生反应的物质也要损耗,快要耗尽时也需要进行添加。你亲眼看到的汽车加了水就能跑可能就是这种情况,你只看到了加水,却没有看到加其他物质。
历史上有哪些匪夷所思的***?
大家好!我是农夫看天下,很高兴能够参与回答这个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匪夷所思的***呢?我来说一个战国时期的燕昭王将一头猪养到30000斤的故事。
话说燕昭王姬职即位之后,大量地招贤纳士,任用贤能,前有大将秦开领兵大破东胡、箕圣国、真番,后有乐毅联合五国夺取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一时之间燕昭王踌躇满志,威名遍布四海。大国尚且络绎不绝地遣使前来约好,北方的一些被打怕了的小国更是频频地摇尾乞怜,巴不得能够捞上一个俯首称臣的机会。
其中有一个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为了巴结燕昭王,特地给燕昭王送来了一头猪。使者宣称这头猪己有120岁的年龄了,因为特别受宠,主人还特意为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养若溪”,当地的居民都把这一头大猪叫做“豕仙”。于是燕昭王也叫猪倌儿养着,燕昭王这一养又是整整养了十五年。
这时这头猪的身子已经长得足足有沙丘那么大了,它那粗得像大柱一样的四条腿却根本承受不了它的身体重量,无论是进食还是睡觉全都是趴着了。燕昭王看到这样的庞然大物后大为惊异,于是下令管理衡器的官员设法称出猪的重量。
于是管理衡器的官员弄来了十把大秤,每一把秤都可以承受500斤的称量,总共是5000斤的称重量。每一把秤安排两个身强力壮的年青小伙子,一共20个人同时发力,但是尽管所有的小伙子全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却是不能动荡分毫。
争得抓耳挠腮的官员又连忙再去弄来了十杆大秤,每一杆大秤全都用上了两个秤砣,这时每一把秤的承重量已经达到1000斤,总共已经能够称量10000斤的重量了。一共用了80个膘肥体壮的大汉负责用肩膀起重。可是只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连响一瞬间,所有的秤全都折断了,可是那头大如山的巨猪还是没有离地。
这时一位水官上前献策,建议运用“浮舟称重 ”的办法进行称重,结果称出的重量足有“千钧”之重。古时候一钧等于现在的30斤,那么这头猪整整30000斤重。据说后来的曹冲也是利用这个典故知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这个故事出自南宋吴曾写的《能改斋漫录》卷二《符子》之中,原文如下:
但不知30000斤的猪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个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能够把一头猪成功地养到30000斤,这种事情也应该是属于匪夷所思之事吗?
最长寿的多细胞动物
2006年威尔士班戈大学海洋科学院的一群逗逼跑去北极附近做科考,然后他们在冰岛附近的海底捞了3000多个空贝壳,还有34个活体,活体包括海螺、蛤蜊之类的东西。之后他们按照惯例把活体扔进冰箱,以便之后继续进行研究,这一研究可了不得了。
在那些活体里有一只超大号的蛤蜊,长度居然达到8.6厘米,通常来说这玩意一年只能长大0.1毫米,那么推测这只大号蛤蜊应该出生在1601年,也就是明朝万历年间,后来他们仔细研究又发现这个蛤蜊应该出生在1499年,也就是明朝弘治年间,于是这帮逗逼就把这只蛤蜊叫做“明”,这是一只寿命到达507年的动物。
当然,以上这些并不够匪夷所思,真正匪夷所思的是这群逗逼把“明”的壳给撬开了,为的是研究下它到底多大年纪,于是这只最长寿的动物悲惨的死去了........
“明”:我入你们仙人板板.........
最后的实验
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的男人,他定义了无数化学中被熟视无睹却极其重要的东西,包括氧化学说、质量守恒定律、甚至真正现代的元素列表(不是周期表)也是他搞出来的。
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天才却选错了职业,他在法国当了一名税务官,而且是在路易十六时期。那时候的法律规定,税务官收缴的税金如果交给国王后还有剩余,那么就由他自己支配。这个制度让拉瓦锡收入颇丰,有足够的钱去买器材做实验,也让老百姓恨透了这些税务官。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拉瓦锡很快被逮捕并判决了***,和其他27个税务官一起上断头台。大抵上这就是科学家与普通人的区别,生命最后时刻,拉瓦锡决定再做一个实验,他想实验人的头颅被砍下后是否还有意识,这种意识能持续多长时间。
于是他和刽子手做了个约定,当自己头颅被砍下后会尽力眨眼,以此来确定头砍下后是否还有感觉。在行刑之后,拉瓦锡眨了十一下眼睛,他最后的实验圆满成功,他的人生也圆满结束。
他们只一瞬间就砍下了这颗头,但再过一百年也找不到像他那样杰出的脑袋了。(Il ne leur a fallu qu'un moment pour faire tomber cette tête, et cent années, peut-être, ne suffiront pas pour en reproduire une semblable.)——拉格朗日日记
注:这个故事并不见于正史记载,但流传甚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阳汽车氧化修复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阳汽车氧化修复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